3/28/2005

晚餐吃太多澱粉 老化元凶
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雅雯、薛桂文/報導】


一般人三餐都以米飯、麵食等澱粉類當主食,但法國抗老化專家蕭夏博士提醒,澱粉類在早、中餐食用無妨,若在晚上吃,不僅易造成下半身肥胖,也會影響腎臟功能,讓體內毒素清不乾淨,成為老化的元凶!

蕭夏(Claude Chauchard)是國際知名的抗老化專家,也是最早提出「荷爾蒙變化與人類老化關聯性」的先驅之一,他將25年來抗老研究的心得,匯集成新書「30天年輕10歲」,昨天特地來台舉辦發表會,與讀者面對面。聯合報及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在會中提到,她認識蕭夏已有15年了,且由於他不時針對自己的飲食計畫提供建議及叮嚀,讓她保有今日的健康及活力。

蕭夏表示,人體攝取澱粉、糖分後,體內胰島素就會分泌,開啟細胞的接收器,以吸收糖分、轉化成能量;但當糖分過多時,也會刺激胰島素分泌過量,讓人更有飢餓感,而想要攝取更多糖分,形成一種「惡性循環」。

此時,由於細胞無法接收過多的糖分,多出來的糖就會流到肝臟,轉化為脂肪,男性常累積在腹部,形成鮪魚肚,女性則容易累積在臀部、大腿,這種下半身肥胖最不利健康,與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都有關。

他說,胰島素分泌的高峰期是下午4點到6點,之後開始減少,影響細胞吸收糖分的能力,若晚餐攝取大量澱粉,便易吸收不完全,而變成脂肪累積在體內。因此,蕭夏建議,澱粉類最好在早、午餐時食用,甜食則應少吃,如果嘴饞,可在下午4點左右吃含可可70%以上的黑巧克力(新聞、網站、商品),對身體較無害。

蕭夏強調,由於晚上是腎臟清理體內有害物質的重要時刻,若胰島素分泌過多,消化系統太忙碌,也會影響腎臟的功能;所以晚上吃太多,尤其吃糖、澱粉、酒精等食物,不僅易造成肥胖,第二天也會起不來、精神不好。

除了肥胖,蕭夏表示,人類每天呼吸、抽菸、食物過敏、壓力、環境污染、陽光曝曬等,都會讓細胞氧化,產生自由基,而隨年紀增加,體內抗氧化機制愈來愈不足以抵抗自由基,也會加速身體的老化,還可能引發癌症(新聞、網站)等病變。

蕭夏強調,老化雖是自然現象,但可藉由飲食來減緩,基本原則就是不過量、選對時間吃,像燒烤、油炸、高糖、速食等食物最好避免;每天至少吃2次水果、每餐至少1種蔬菜,且以當令、不同顏色的蔬果為佳,而優格等抗氧化食物也不錯;此外,多運動、保持開心,也有助抗老化。

他建議,40歲以上的人,可透過血液、荷爾蒙檢驗,了解身體的狀況,根據不足,擬定自己的抗老飲食計畫,身體力行。一般而言,早餐是一天能量的重要來源,一定要吃蛋白質與好的脂肪(如橄欖油)或澱粉類,中午後這些營養素的攝取量都要減少,晚餐宜量少,以蛋白質為主;但他不建議坊間流行的飲食排毒法,因為短時間內對身體做過大改變,反而有害。

3/23/2005

專家:十至十五年後 人體組織可能量產

【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:2005.03.22】
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科系教授、中國大連理工大學首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崔佔峰,近日以生理學研究趨勢預測,再過十年至十五年,人體的部分組織如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筋腱、甚至神經等都可望「量產」。

崔佔峰向新華社表示,人體組織工程的努力目標在於開發生物替代物並植入人體,以替換、修復、維持或強化人體組織器官的功能。

崔佔峰說,目前的研究有兩個模式,一是應用於病人的自體模式,例如一位病人某塊骨頭損壞,經由X光可了解壞死骨頭的資訊,然後將需要再造的骨頭資訊輸入電腦,由電腦設計出一個新骨頭的支架,透過立體圖像列印出一個由高分子材料製造的支架,再把患者自身的幹細胞放進這個支架,透過工程技術培養一塊新的骨頭,再植入患者身體,這一模式用於臨床應用可能只需三至五年。

他又說,第二個模式是工業化生產活體組織。目前的醫學技術已可製出人造活體皮膚,未來可再透過生物工程技術製造出數以千計、不同型號、規格的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筋腱等,以冷凍方式保存,一旦有需要就可以如輸血一般選擇適合自己基因的「產品」來移植。 940322